人物介紹(由左至右):
- 新生精神康復會 高級經理Loretta
- 香港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 劉博士
- 先導學校-柴灣角天主教小學 張主任
- 體驗學校-鳳溪廖潤琛紀念學校 陳副校長
- 新生精神康復會 教育心理學家Stanley
1. 請問靜觀練習和學業成績會有關係嗎?
張主任:「我曾看過有文章反映小朋友練習靜觀和學業成績之間的關係,當小朋友有練習靜觀時的成績是會相對比較好些。例如分心,有時老師在上課時,都會留意到學生好像遊走了,我們便會提醒學生,可以像練習靜觀般溫柔地將注意力帶回來,回到自己當中,這樣的訓練有時候是可以幫助到學生,每次出現分心的時候,也可以回到自己當中,靜觀練習的次數多了後,學生相對分心的次數便會減少了,這樣也可以幫助到小朋友學習。」
Stanley:「我並沒有看過靜觀練習和學業成績相關的研究了,但或可從另一個層面—心理學的想法出發,人的表現其實是和承受壓力的能力、自身的憂慮和焦慮很有關係,當一個球員要在比賽時射罰球,他所面對的壓力很大的,所以外國有一些籃球隊會是整隊人一起練習靜觀,發現了當他們處於一個高壓的情景下,靜觀是可以令他們穩定下來,繼而發揮自己的表現。在香港這個學習環境壓力大的地方,如果有部分的小朋友會因為考試場面和壓力,令表現受影響和不能發揮固有的能力的話,我認為靜觀在這時候便有它的角色了,它可以幫助小朋友或大朋友在考試時應對壓力和情緒,表現出原來的潛能。」
2. 請問有沒有tips可提供給有意參加或即將參與的體驗學校?
陳副校長:「我們的經驗分享是可以由認識開始,認識的第一步當然是由老師開始,接著便帶到去學生和家長,我認為家長是不可以忽視的,因為學生在校時很自然會由老師帶領完成靜觀練習,但他們放學後,我們也希望他們可以在家中完成靜觀練習,所以當家長也認識靜觀,而且知道家長自身也需要靜觀的時候,因為他們所面對的壓力也不少,例子要面對疫情下的工作壓力,還有孩子的學習壓力等等,當成功帶動家長做靜觀練習後,就可以令學生的靜觀練習經歷延伸到家中,而家長也可以在家中和學生一起做靜觀練習,好處不但是可以互相建立靜觀的習慣,還有這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活動。」
3. 若在小學裡推行靜觀,請問會建議在哪一科或哪一個時段?
劉博士:「可以視乎學校的情況,如果是在小學的話,常識課會是一個合適的選擇,因為當中的課程內容包括了個人身體健康等方面,另外,其實在數學課也可以應用得到,例如在計數時和測驗前做靜觀練習也可以令學生減壓,其他課目如體育課和主科等的語文課其實也是可以的。」
4. 如果學校已經成功參加體驗計劃,但未能參加所有活動,而且活動的時間可否縮短?
Loretta:「本計劃的內容是經過精心設計,不論是時間上,或是內容方面,我們已經計劃好用一個最合適的方法提供給大家學習,很多謝已參加學校在各方面的配合,我們很希望參與的學校可以安排時間進行靜觀活動,這樣才能為學校帶來最大的幫助,否則的話,計劃只提供了表面上的幫助,而且實際上,最重要也是要經過練習才會有成效的!」